消失不了的“十元店”,正在一線城市流行
作者|達爾聞 來源|鯨商(ID:bizwhale)
義烏市井經濟之下,全國“十元店”一路狂飆。
四方食事,不過一碗人間煙火;八面生活,繞不開一盤好貨。
近日,一座山東小城淄博,憑借燒烤出圈,成為全網“新晉頂流”。此外,西安小南門早市的老字號、老北京胡同里的豆汁、常德街邊的米粉,自帶特色小吃的城市,也變成年輕人蜂擁而至的網紅“打卡點”。
各味小吃,噴涌而出的一半是香氣,一半是“煙火人間”。大疫之后,熙熙攘攘的攤位,別具一格的小商品,恰恰與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息融為一體。它們成功出圈,是市井文化的符號化象征,市井經濟也是平民消費具象的表現(xiàn)。
在平民消費的世界里,“十元店”毋庸置疑是重要場景,曾一度隱藏在老市區(qū)的街角,“大喇叭”的拉客方式逐漸銷聲匿跡。如今,它和城市煙火氣相攜回歸,成為一線城市各大購物中心的“客流擔當”。
一
全場“十元”,風靡北上廣
“十元一件、十塊錢你買不了吃虧,買不了上當。”曾遍布大街小巷的十元店、N元店,成為不少90后的“初代淘寶圣地”;琳瑯滿目的小商品,填滿大家的童年記憶。
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(fā)展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十元店從一線城市退到三四線城市,又在三四線城市中艱難生存到閉店,在人們的視線中逐漸“邊緣化”。與此同時,擺地攤幾經浮沉,在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的過程中“隱身”。
大疫三年已翻篇,拼經濟正成為各地的一致行動。北京、上海、昆明等地,明確將有序放開設攤、允許商業(yè)外擺;火爆全網的“特種兵式旅游”,夜市成為視頻中獨有的風景線。鯨商發(fā)現(xiàn),城市商圈熱氣騰騰的煙火氣,如火燎原;一度失去蹤跡的十元店和N元店,重新回歸大眾視野,并正在一線城市“卷土重來”。
北京二環(huán)珠市口的胡同里,擠著一家“二元起超市”,白底藍字醒目的招牌,五花八門的商品,十米開外都能一眼看到。20平米左右的門店,左右五層的貨架,集家居用品、日用百貨、文體用品于一體,可謂是“老少皆宜”。老板告訴鯨商,自己在這開了十五年的店,最大的感受就是,家庭內對小商品的需求始終存在,而且現(xiàn)在小商品的品類齊全豐富,可供客人選擇更多,經常四五撥客人同時涌入店里。
林師傅在上海開了3家“兩元店”,開年以來他感受到生意正在蒸蒸日上。“一個月都需要補兩三次貨。”林師傅表示,自己平時在義烏進貨,從上海出發(fā),高鐵1個半小時,這次選中5萬元左右的貨物,打包快遞到上海,第二天這些小商品,就會出現(xiàn)在門店貨架上。
春暖花開之際,陽光、市集、文創(chuàng)和年輕消費者成為“最佳搭檔”。廣州敬梓里文創(chuàng)社區(qū),整整三層半,飾品、布偶、插畫等攤位前,顧客絡繹不絕,攤主手忙腳亂。北京三里屯SOHO市集里,同樣展現(xiàn)出人氣爆棚的景象,尤其是手工產品,深得消費者歡心。一位攤主私下告訴鯨商,材料基本來自義烏,低成本高質量,經過創(chuàng)意創(chuàng)作,就能賣出好價錢。
上圖來源市集攤主
這些活躍在街邊的“多元店”和文創(chuàng)集市里的手作,以“兩元”“十元”的數(shù)字吸引消費者,實際上是小商品“質價比”信號,在大型商圈和購物中心,另一類“升級版十元店”,開啟“狂飆”。
在北京槐房萬達二樓,三福和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坐落其中,簡約的裝修風格、整齊擺放的商品,給消費者帶去視覺盛宴;十元香水、八元發(fā)卡、五元指甲油等物美價廉的貨品,組成“十元”商品池;來來往往的消費者,幾乎沒有人空手而歸。
憑借“十元”的生意,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撐起了在國內一線城市近500家門店。
事實上,正以突圍之勢在一線城市興起的“十元店”,是“消費復蘇”的符號象征。根據(jù)國家統(tǒng)計局最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3年3月,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.7%,除了居住、交通通信之外,生活用品及服務、衣著等類目都在增長。
在經濟復蘇進程中,居民消費更偏向剛需和理性,對商品的價格和品質,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需求側的變化,倒逼著供給側一盤貨的“升級不升價”,這盤貨,在當下展現(xiàn)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復原性,令平價消費更具韌性。
二
平價之“韌”,倒逼供應鏈升級
“十元店”所代表的平價消費,長期以來都被大家“低估”了。
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(fā)展中國家,近6億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;即便是月入過萬的高收入群體,對平價商品同樣存在需求——畢竟,他們可以不佩戴上萬元一件的金飾,卻離不開十元一雙的襪子。
“省錢”的巨大吸引力,不分地區(qū)、不分人群、不分時代。曾經,深圳人熱衷于去香港購物,最瘋狂的年代,甚至有人下班坐地鐵去香港打醬油,圖的就是物美價廉,匯率換算后的差價誘人。
時過境遷,香港人來深消費,主打的還是“平靚正”。年初“通關”至今,Lin來深圳已經不下10次,比去香港市中心的次數(shù)還要多。“來深圳吃飯是一件經濟劃算的事情,在香港,吃一頓大快活那樣的快餐平均都要60HKD,同等的價格在深圳的選擇就多了。”
回過頭來說,平價商品的“剛需”屬性,賦予了它綿延不斷的生命力。長期存在、基礎、民生、剛需、有復購……種種特征,匯聚成了平價生意面對不確定性的“韌性”。
正因如此,盡管近些年資本市場風云變幻,不少互聯(lián)網、芯片等“高大上”賽道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黯然離場,而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、熙美誠品、三福等品牌集合店仍在不斷擴張,從不起眼的小店,逐漸自成一派,并成長為全國幾千家連鎖品牌,店鋪甚至開到了大洋彼岸,在海外市場混得風生水起。
然而并非所有的品牌集合店,都能有光明的未來。在新消費浪潮下,生活方式集合店殺到線下零售業(yè);另一方面,中國制造質量和效率的持續(xù)提升,成為資本和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一針催化劑,給KKV、九木雜物社、番茄口袋等集合店的興起提供了契機。
兩年前,大家走進一家商場,至少可以看到近十家類似的專營店,涵蓋潮玩、文具、家居、美妝彩妝及電子產品,吸納著全城的中產購買力;如今,剩者寥寥無幾,在商場的角落里苦苦支撐。“剛興起的時候卻是很喜歡和朋友逛街,來店里打卡,但逛完之后發(fā)現(xiàn)店里的東西都可以在網上買到,而且還比網上貴,很多門店的選品都太相似了。”一位在番茄口袋店內消費者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。
同行不同命的背后,反映的是最樸素的哲學道理:做生意,不能違背事物發(fā)展的客觀規(guī)律——當經濟增速放緩、消費者預期趨于理性時,會減少大額開支,但他們的消費欲望并沒有消失,而是通過平價商品釋放出來,來滿足心理層面的快樂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上世紀的歐、美、日、韓等發(fā)達國家,多次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特定時期,驗證了上述“平價商品替代效應”的客觀存在。對于雜貨店的“后起之秀”而言,他們撤退的根源,在于價格太高。集合店的“平價定位”牢牢扎根在消費者心智中,無論產品多么精致,只要失去“性價比”這個標簽,這條路就很難走通。
當下在一線城市回歸的“二元起超市”,和以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為代表的十元店,也并非大家想象中“低端”。這些年,它們的店面裝修在升級、品類更加豐富、IP越來越多元。在蛻變之際,平價屬性保持一如既往,十元“起”,是品牌集合店在規(guī)模增長和維護消費者體驗之間做出的權衡,而支撐他們大多數(shù)商品“升級不升價”的,是供給側不斷迭代的一盤好貨。
作為品牌集合店的供應鏈上游,義烏已從初創(chuàng)時期的價廉粗糙,發(fā)展至今成為平價小商品的供給源頭。這得益于義烏小商品城在品控方面的有效舉措,早在2016年,義烏小商品市場發(fā)出構建“義烏好貨”聯(lián)盟的倡議,鼓勵外貿升級,也就是鼓勵好貨的供應鏈升級,淘汰掉一大批品控不穩(wěn)定的小作坊,小商品逐漸從“參差不齊”,升級為成為品質過硬、引領時尚的“一盤平價好貨”。
與此同時,產業(yè)帶集約化帶來物流成本下降,消費者對于物美價廉的追求,也正在倒逼義烏不斷提升生產能力、響應市場的碎片化能力、對小商品的文創(chuàng)能力、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能力。朱燕俊是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部分產品的供應商,她告訴鯨商,與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合作,從單向合作走向共建共創(chuàng),持續(xù)迭代升級,近十余年為消費者帶去了更多質優(yōu)價平的產品。
當下,從義烏輸送到“十元店”中的產品,早已不是大家認知中的“小商品”,而是一盤“質優(yōu)價優(yōu)品全”的源頭好貨。這盤貨展現(xiàn)出來的生命力,正在更高格局的經濟層面,彰顯著“無中生有、點石成金”般的使命與價值。
三
平價消費,為經濟注入“活水”
“義烏的小,藏著世界的大。”
從露天攤位,到商城中分區(qū)林立的店鋪;從馬路市場,到國際商城;從吸管、棉襪等“小商品”,到知名內外貿企業(yè);從走南闖北的挑貨郎,到電商、直播帶貨“云攤”的供應鏈源頭。起源于義烏的平價經濟,為新時代下的創(chuàng)業(yè)、就業(yè),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在當下這個時代,開一家小店、擺地攤的創(chuàng)業(yè)方式,成為了年輕人謀生和實現(xiàn)夢想的“新賽道”。根據(jù)2021年中國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(shù)據(jù),截至2020年底,全國注冊在冊的個體工商戶數(shù)量已經達到了9482萬戶,比上年增長了5.5%。
為全球“攤主”精選好貨量身打造的“市井好貨節(jié)”,線上線下同步進行。近一個月來,義烏500多家經營戶,報名參加賓王夜市的擺攤,涵蓋了18000多款貨源,義烏商家同時在Chinagoods、1688、百度愛采購等平臺上,經營他們的“云店”,讓全球采購商在義烏“花更少買更好”,實現(xiàn)靈活、低成本創(chuàng)業(yè)。
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加劇,美國正在推動“制造業(yè)回流”和“供應鏈外遷”,對外貿造成了不小沖擊。而在出口顯露出疲軟時,由消費帶來的內循環(huán),就會成為“經濟活水”的來源,顯得至關重要。因此,平價經濟,在特定的歷史時期,還是保持社會穩(wěn)定的壓艙石。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燒烤地攤到“兩元超市”再到以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為代表的“十元店”,在平行時空里,它們都是平價消費的現(xiàn)象級表象,而探本溯源,這是老百姓追求質高價美的消費觀念升級,是“理性”消費需求的釋放。
在今年兩會發(fā)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恢復和擴大消費再次被擺在了優(yōu)先位置,之所以被反復強調,是因為投資、出口和消費這三架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里,消費已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。根據(jù)統(tǒng)計局披露的數(shù)據(jù),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GDP貢獻,從2008年的44%,逐步提升到2021年的65.4%。
近日,世界義烏人大會之415全球創(chuàng)富季已經啟動,以“買全球賣全球的一盤好貨”為基本盤,在義烏各大市場,線上線下開展全球大促系列活動,用全球眼光,重組中國小商品格局,用“好貨”品質,提振消費活力。
除了促進就業(yè)、擴大消費,平價經濟的主要載體“市井消費”,也不斷釋放著民生溫度。“城”之本義,墻是也;“市”之本義,買賣場所。正因如此,市井的煙火氣,是一座城市應有的底色。小巷中傳遞著的,不僅是各行各業(yè)的復蘇與奔跑,更是難以描繪的城市溫情,和強有力的經濟搏動。
“十元店”所代表的平價經濟,正在當下這個特殊的關口,對經濟、民生發(fā)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而點燃平價消費的“火種”,離不開義烏升級不升價的一盤好貨。
編者按: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:鯨商(ID:bizwhale),作者:達爾聞
前瞻經濟學人
專注于中國各行業(yè)市場分析、未來發(fā)展趨勢等。掃一掃立即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