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11戰(zhàn)火燃至金融,各大機構激戰(zhàn)
(圖片來源:攝圖網)
作者|盧泳志 來源|時代財經APP(ID:tf-app)
今年的“雙十一”購物節(jié),對于金融行業(yè)來說略顯不同。各大電商平臺都升級玩法,依托消費金融提振消費者購物意愿。與此同時,銀行、基金、券商等各大金融機構也參與到這場角逐中,消費金融成為必爭之地。
2022年以來,擴大內需、促進消費的重要性成為各界共識。今年10月,國家金融監(jiān)管總局下發(fā)《關于金融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通知》,要求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(guī)律的認識,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深耕消費金融細分市場,開發(fā)多元消費場景,提升零售服務質量,滿足居民合理消費信貸需求,通過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。
一位業(yè)內人士告訴時代財經,金融機構的各種節(jié)日促銷已經常態(tài)化,成為其日常運營活動的一部分。“雙十一”主打購物消費,商家提供價格折讓、金融機構在支付環(huán)節(jié)提供補貼,雙重讓利,有助于提升“雙十一”的購物參與度,助力消費回暖。
一
“雙十一”戰(zhàn)火從電商燃至金融
雙十一購物狂歡節(jié)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網絡促銷日,源于淘寶商城2009年11月11日舉辦的網絡促銷活動,當時參與的商家數量和促銷力度有限,但營業(yè)額遠超預想的效果,因此11月11日成為舉辦大規(guī)模促銷活動的固定日期。
之后,天貓、京東、蘇寧、網易考拉等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加入“雙十一”活動,因此造就了現(xiàn)在的“購物狂歡節(jié)”。正是因為市場前景廣闊,這些電商平臺的消費金融公司也加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。
與傳統(tǒng)金融機構主要依靠信用卡等手段開展消費金融業(yè)務不同,京東、淘寶等電商通過白條、花唄,甚至一些貨幣基金產品接入消費金融業(yè)務,打造了消費金融領域的新玩法。
2015年,京東白條在“雙十一”期間向用戶提供最高1.5萬元的個人貸款,并投入4億元向白條用戶提供24期貸款分期免息優(yōu)惠。第二年“雙十一”期間,京東白條共為用戶提供200億元提額包,個人最高提額8888元,并可根據購買力狀況享受多次提額。
2016年,螞蟻金服則推花唄、支付寶等產品,“雙十一”期間從余額寶流出的資金占銷售交易額的11%,螞蟻“花唄”為銷售交易提供了20%的融資。
2017年“雙十一”,京東金融推出京東支付、白條,以及可以在實體店使用的白條閃付等服務;京東“白條”將推出最高12期分期免息的優(yōu)惠活動。這一年,螞蟻金服不但在用戶提額方面做足功夫,還將為小微賣家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支持。
與此同時,蘇寧金融也推出類似的“三零分期”活動,3-12期分期付款,0首付、0利息、0手續(xù)費;唯品金融推出網購分期服務唯品花,提供3、6期分期免息。
時至今日,消費金融已經成為“雙十一”大促中必不可少的一環(huán)。今年,在琳瑯滿目的消費營銷活動背后,包括阿里、京東、抖音等在內的互聯(lián)網巨頭打響了“消費金融戰(zhàn)”。
二
金融機構搶灘“雙十一”
2020年后,金融機構開始瞄向“雙十一”,為了能在“大促”爭取到更多的流量、客戶、訂單以及品牌資源,各家金融機構絞盡腦汁、苦力奮戰(zhàn),并推出五花八門的營銷行為。
分期免息、滿減優(yōu)惠、好禮抽獎……今年“雙十一”期間,眾多銀行正瞄準契機,攜手多家電商平臺推出各類營銷活動,借勢推廣消費貸等金融產品,加碼優(yōu)惠力度,成為金融機構“雙十一”搶客大戰(zhàn)中的最大贏家。
另外,貸款優(yōu)惠和分期免息也是銀行吸引用戶使用的一大利器。除了對分期和貸款產品提供優(yōu)惠,部分銀行還針對信用卡用戶提供各類綜合權益。
在銀行大搞營銷的同時,公募基金也挺身而出,打出直播帶貨、折扣申購和買基回血的組合拳,試圖搶占流量制高點,拿到更高的營銷業(yè)績。
對于券商來說,“雙十一”的巨大流量,是經紀拓客和策略分享的天然客倉,其主要策略包括開戶送禮、大咖直播、策略建議折扣買等。
和傳統(tǒng)險種相比,消費型保險在“雙十一”期間更受歡迎。依靠消費平臺強大的流量資源,很多大型的電商旗艦店都會給消費者贈送運費險,或者是提供運費險的購買渠道。
和上述金融機構相比,信托公司的“雙十一”動作略顯平淡。除了常規(guī)的注冊APP送禮、到店抽獎、認購費折扣、消費信托營銷等活動,部分信托公司把注意力放到投資者教育上。
顯然,“雙十一”已經成為各路巨頭爭奪的戰(zhàn)場。不過,對于平臺來說,既能從中分一杯羹,又能把握合規(guī)性和合理性,并非易事。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 各家平臺營銷主要圍繞消費類貸款展開,根據“雙十一”主題拉動用戶促進消費,但挑戰(zhàn)是在于如何把握好貸款營銷的度,如何避免刺激超前過度消費,從而導致非理性借貸。這需要平臺在營銷的同時提示消費者關注支付能力,量力而行,也要在貸款發(fā)放之前,調查清楚個人的還款能力,進行有效風控。
三
金融能否扛起拉動消費大旗?
今年以來,著力擴內需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議題,隨著各類促進消費復蘇政策措施落地見效,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。
國家統(tǒng)計局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83.2%;就三季度而言,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94.8%,均處于歷史高位水平。
從政府部門出臺的多份恢復和擴大消費文件看,金融被政策層賦予特殊意義。人民銀行數據顯示,前三季度,住戶部門短期消費貸款新增4600億元,同比多增3493億元。
作為消費貸款市場的重要參與方,消費金融正在加速資金投放。近年,在消費金融的貸款構成中,用于基礎性消費的占比逐年提高。同時,“應急”“周轉”“以防萬一”也是不少消費金融客戶開通業(yè)務的初衷。
自2009年阿里巴巴創(chuàng)立“雙十一”以來,交易額屢創(chuàng)新高。今年,即使是在宏觀經濟下滑、資本市場劇烈震蕩的背景下,中國消費者的熱情也絲毫不減。
今年“雙十一”的國家郵政局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“雙十一”前4天全網累計攬收量20.27億件,同比增長16.1%,環(huán)比增長31.0%。這背后,不僅有國內外品牌廠商的給力大促,消費者潛力的集中釋放和移動支付端的崛起,其背后的金融推動力量也不容忽視。
根據艾瑞咨詢發(fā)布的《分期免息工具價值研究白皮書》調研顯示,近7成被訪商家認為提供分期免息后銷售額有明顯提升;而近4成的被訪商家在今年大促期間全部商品均提供分期免息服務。
另外,今年“雙十一”,銀行消費貸“價格戰(zhàn)”輪番打響,多家銀行相繼推出消費貸利率促銷活動,通過直接降低貸款利率或發(fā)放紅包、優(yōu)惠券、抽獎等方式吸引借款人辦理或使用貸款,個別銀行優(yōu)惠后的利率降至3%。
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(yè)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,消費貸作為銀行的重要業(yè)務,一方面可以擴大銀行的盈利范圍,另一方面也能刺激、擴大消費,拉動經濟增長。
不過,也有專家認為,目前居民收入預期還在恢復,青年人就業(yè)壓力較大,消費復蘇動能的可持續(xù)性面臨挑戰(zhàn),政府投資撬動社會投資仍存制約,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也可能使外需持續(xù)承壓。
編者按: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:時代財經APP(ID:tf-app),作者:盧泳志
前瞻經濟學人
專注于中國各行業(yè)市場分析、未來發(fā)展趨勢等。掃一掃立即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