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告服務熱線400-068-7188

5年實現AGI?不可能

分享到:
 格隆匯 ? 2024-03-15 15:21:17  來源:格隆 E6631G1

1

圖源:攝圖網

作者|萬連山 來源|格隆(ID:guru-lama)

科技大佬們,真的是一天都閑不住,語不驚人死不休。

馬斯克又做出大膽預測:

到2025 年,AI可能比任何人類都聰明。到 2029 年,AI可能比所有人類加起來還要聰明。

早兩天前,奧特曼也公開稱:AGI將在5年內實現。

黃仁勛的觀點與之不謀而合:AI會在5年內通過人類測試,未來10年算力將再提高100萬倍。

谷歌機器人工程師Alex Irpan,修改了對AGI出現時間的預測:4年前,AGI在2035年出現的概率是10%;現在,到2025年,AGI就有10%的概率出現。

從OpenAI出走的Logan.GPT也認為:超級AI,將在10年內出現。

……

怎么感覺睡了一覺,這個世界就突然變得陌生了?

通用人工智能,雖然時常聽人說起,但很多人壓根還不知道這是啥,更多屬于科幻名詞的范疇。

結果就有人說,AGI要來了。甚至,更強的超級人工智能,也不遠了……

問題是真有這么容易嗎?

按照查特拉思所著《門檻》的觀點,AI被分為三個等級:

其中的差距有多大?

打個比方。

如果說現在的大模型是登上珠峰,那AGI的難度,相當于登月。

至于ASI,估摸得有沖出太陽系的能力。

也就是說,先驅者們前年才剛剛艱難爬上雪山,今年他們就說,再過5年就能飛到月亮上去,10年后就能飛出太陽系。

這怎么聽,都覺得很扯淡。

實際上也確實是。

01

遙遙無期

按照正常的技術發(fā)展曲線,自然是不可能這么快就接近AGI的。

現在的大模型,是模仿人腦結構設計的,我們不妨以人腦的能耗做對比。

一個正常成年人的大腦功率,大約是25W。

只需要這么點能量,我們就能完成各種復雜的推理和思考。

而英偉達下一代B100芯片的單卡功率是1000W。而且想要投入更大的模型訓練,一張卡肯定是不行,至少得成千上萬集群。

這樣看來,大模型與人腦,至少在能耗上,差距至少百萬倍。

似乎沒什么可比性?也許不。

將整個大模型與單個人腦直接對比,或許本來就是錯誤的。

現在的大模型,實際上是匯集全人類的所有知識,進行訓練且分布式推理誕生的產物。

它與計算機不一樣。

計算機我們稱之為電腦,是因為單個PC對應的就是一個類人腦,它可以有無限多個。

而大模型所需要的龐大算力是集中的,不可能說像PC一樣人手一個。

所以,我們應該比較功率的總和,而不是比較個體。

人類社會現存的一切知識,是某一個人思考的成果嗎?并不是,是后來者站在先行者的肩膀上、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成果。 

但這里也存在一個問題:以純粹的能耗來看,我們對AGI的定義也是實時變動的。

人類全部歷史的總人數,大約是1000億。

那么AI達到AGI的標準,是與1000億顆人腦的功率對比嗎?也不是。

從定義上來說,AI只要超過此時此刻的全人類,就算是AGI。

也就是說,它對標的應該是此時此刻全人類的腦功率。

目前,地球總人口超過80億,因為有很多還是幼兒,就算70億。單顆大腦功率25W,那么人類大腦的總功率是1750億W。

即便以后所有的大模型,都用B100芯片訓練,想要達到全人類的標準,也需要1.75億塊B100。

當然,市場上不可能只有一個AI大模型,芯片也不可能一直不進步。為了方便計算,我們姑且將這兩大因素對沖。

如果每1.5年增產100萬塊,那么至少需要25年,大模型的功率才能超過全部人類。(這里還忽略了人口增長)

以上說的只是功率。

AI的功率超過全人類,不一定代表算力也能超過全人類。

接下來看算力。

黃仁勛說:未來要將算力提升100萬倍,來實現AGI。

假設他的說法成立。

目前,英偉達累計銷售的A100-H100超過100萬塊,具體是多少算力不好算。

無妨,我們把起點拔高,就算現在大模型的算力是100萬塊B100。單塊B100的算力是9.2Gbps,就算是10Gbps。

那么,現在算力的100萬倍,就是100萬×1000萬Gbps=10萬億Gbps。

如果按照摩爾定律,每1.5年單卡性能翻倍,同時每1.5年增產100萬塊GPU。

那么,則至少需要42年,才能得到超過10萬億Gbps的累積算力。

當然,現在很多科技大佬都認為,摩爾定律已經到達物理極限,未來增速會有所放緩。

也就是說,如果沒有革命性的突破,我們積累算力的時間可能還不止42年。

經過以上計算,我們知道,AI在功率和算力上超越全人類,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。

但實際上,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:能源。

如果能實現核聚變商用,人類擁有行星級別的無限能源,那現在的能源問題就不叫問題。

所以這里要設一個前提,即AGI實現之前,商用核聚變仍無法實現。

正好最近市場根據奧特曼和黃仁勛的只言片語,在炒新能源和儲能,我們就從這說。

假設全部用清潔能源去供給AGI,其所需的功率是上文說的1750億W。

以光伏為例,世紀發(fā)電量是標稱功率的20%,且每天只有6小時滿載。則所需的光伏功率為(1750億W/20%)×4=3.5萬億W。

這樣看來,其實并不算太離譜。

2023年全球光伏發(fā)電裝機已經高達4440億W,預計2024年將到達5740億W。

假如以后每年都能新增1000億W,那么30年后,僅僅全世界的光伏發(fā)電,就足以支撐AGI運轉。

當然,能源不可能全部去供養(yǎng)AI,但再加上化石能源、風電、核電等等,在AI實現功率和算力達到AGI水準,也就是25-42年后,我們在能源供給上至少是跟得上的。

但5年內,那就不太可能。

即便在技術上實現突破,科技巨頭們真的能在5年內實現功率和算力上達標AGI水準,能源增速在5年內根本就趕不上。

即便,奇跡出現。

02

技術奇點

奇跡,是真實存在的。

有個名詞叫作奇異點,也叫奇點。

就是在某一個領域,必定存在,但無法理解、無法解釋的這么一個東西。

比如在數學中,有無窮∞這么個符號。不管是無窮大還是無窮小,在數學理論中是存在的,他們都是奇異點。

但無窮大究竟有多大,誰也無法解釋。

又比如在生物學里,42億年前生命的誕生就是第一個奇異點,然后5.5億年前寒武紀大爆發(fā)、3.3億年前爬行動物出現、2億年前哺乳類動物出現、390萬年前南方古猿誕生,這些都是奇異點。

再小一點,電腦出現、互聯網興起、智能手機出現,都算是奇點。

它們?yōu)槭裁磿霈F,無法推測,但就是會出現。

很多人認為,AI或許就是新的奇點。

此時此刻,我們是不是就身處新的奇異時間點上呢?

2012年6月,谷歌大名鼎鼎的X-Lab成立“貓臉識別”項目,組建了10一個神經網絡節(jié)點,讓AI天天去看貓片。

但效果并不理想,粗糙的模型依然無法識別各品種的貓,連3歲小孩的智商都不如。

回望這段歷史,到今天才十年出頭,別說讓AI去認貓,你想要什么貓,它都能給你畫出來,甚至生成一段故事完整的貓貓視頻。

實在是太快了。

此時此刻,各種open的、close的大模型百花齊放,簡直就像突然進入寒武紀生物大爆發(fā)的時代。

但對此,技術業(yè)界的觀點其實很樸素:包括GPT在內的所有模型,就是量變引起質變而已。

是因為這些年來不斷有資金和人才投入其中,才終于填海成功。

我覺得這種觀點是中肯的。

AI的確很有可能是奇點,但絕不是現在的弱人工智能,而是AGI出現的那一刻。

在AGI出現之前,我們依然處于量變積累的階段。

這個積累的時間需要多久,沒人知道,正如奇點的不可預測性一樣。

谷歌技術總監(jiān)雷·庫茲韋爾屬于比較樂觀的一派,曾在《奇點臨近》一書中極力證明技術進步的加速度也是指數型,并預測:技術奇點將出現在2045年。

這比我們上面計算的25-42年,要早一些。

其實,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。

而不是短短5年后,突然給所有人來個刺激。

03

尾聲

弄清楚AGI到底是什么,我們大概就能猜測到,它有多強大。

以及,普通人將陷入怎樣的處境。

可以肯定的是,物質資料的生產與再生產,尤其是體力勞動的部分,根本就不再需要人類參與。 

這怎么可以呢。

當技術創(chuàng)新足夠解放大批勞動力,但這些勞動力還沒有得到合理安置的情況下,就草率投入應用,需要付出的代價,或許遠遠不是些許經濟數據,就能衡量的。

因為,普通人失去的不止是生產力,更是購買力。

如果大企業(yè)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買,就相當于慢性自殺,社會陷入混沌。

這和游戲的生命周期非常類似。

經歷過的玩家都明白,一款網游快要關服的節(jié)奏,首先是底層玩家大量流失、接著是中層玩家大量流失、接著是頂層玩家或流失或不再充值…

最后是每個區(qū)就只剩下那么幾號人爭來斗去。

再然后就沒有然后了,剩下的人也爭斗膩了漸漸不再上線,游戲徹底無救了,哪怕廠商各種營銷都不行。

一個游戲之所以好玩,能讓人玩得長久,規(guī)則一定得是圍繞著龐大的基層玩家而制定與改動,人太少了中層與頂層玩家漸漸的也玩著沒意思了。

現實世界,如果我們把它看作地球online,游戲策劃是絕對不會愚蠢到突然更新,去逼死所有底層玩家。

即便所有技術、方案都準備就緒,也不能急著更新。

至少,要給大家一個適應期,也多開發(fā)一些新玩法,讓平民玩家不至于在下個版本暴斃。

5年?太快了。(全文完)

編者按: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:格隆(ID:guru-lama),作者:萬連山 

本文來源格隆,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。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(若存在內容、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聯系:service@qianzhan.com)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:0755-33015062 或 hezuo@qianzhan.com

p24 q1 我要投稿

分享:

品牌、內容合作請點這里:尋求合作 ››

前瞻經濟學人

專注于中國各行業(yè)市場分析、未來發(fā)展趨勢等。掃一掃立即關注。

前瞻產業(yè)研究院

中國產業(yè)咨詢領導者,專業(yè)提供產業(yè)規(guī)劃、產業(yè)申報、產業(yè)升級轉型、產業(yè)園區(qū)規(guī)劃、可行性報告等領域解決方案,掃一掃關注。

前瞻數據庫
企查貓
前瞻經濟學人App二維碼

掃一掃下載APP

與資深行業(yè)研究員/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趨勢的人

研究員周關注榜

企查貓(企業(yè)查詢寶)App
×

掃一掃
下載《前瞻經濟學人》APP提問

 
在線咨詢
×
在線咨詢

項目熱線 0755-33015070

AAPP
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

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

關注我們
前瞻產業(yè)研究院微信號

掃一掃關注我們

我要投稿

×
J