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億虧損陰影下,小馬智行上市破發(fā)
(圖片來源:攝圖網)
作者|櫻木 來源|科技新知(ID:kejixinzhi)
連續(xù)虧損多年的小馬智行,終于在納斯達克完成了敲鐘上市,號稱Robotaxi第一股。
但從商業(yè)模式來看,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業(yè),在近三年的時間里(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)的表現(xiàn)卻難言樂觀,累計虧損高達3.67億美元,折合人民幣約26.59億元。IPO估值45.5億美元,較兩年前的85億美元縮水近半。
作為上市前的小插曲,小馬智行擴大了IPO規(guī)模——從原計劃的1500萬股ADS擴至2000萬股ADS,增幅為33.3%;發(fā)行區(qū)間為每股ADS 11美元至13美元。若承銷商行使其超額配售權,則發(fā)行規(guī)模將進一步擴大至2300萬股ADS。
但上市之后,小馬智行當日的表現(xiàn)卻頗為值得玩味,股價從開盤的上漲到一路下挫跌破發(fā)行價,首日收盤價格為12美元,收跌7.69%。巨大的波動率,似乎表現(xiàn)出了投資者對于公司的分歧。更進一步來說,樂觀者如馬斯克雖然不斷制定著Robotaxi的時間表,但從實際效果來看,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卻相當有限。
這一點,從較早上市的國內另一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(yè)文遠知行身上也可以略見一斑。上市之后,文遠表現(xiàn)可以用差強人意來形容,最近一周更是加速下跌約13%。從投資人的視角來看,自動駕駛整個行業(yè)來看,想要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崛起,似乎還需要更長的時間。
而從產業(yè)結構和未來預期來看,這樣的尷尬似乎也會長期存在。
一
爭做中國版waymo
頗為有趣的是,無論是文遠知行還是小馬智行,在上市初期的宣傳中,似乎都有意將自身打造成Robotaxi第一股、中國版waymo??梢?,行業(yè)內對于該熱門方向的期待。
無論是馬斯克的特斯拉,還是已經上路的蘿卜快跑,在可預見的藍圖中,Robotaxi都將是拯救行業(yè)的超級產品。但從實際落地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愿景與期待,似乎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買單者。
具體來看小馬智行的營收,Robotaxi 服務收入,2024年前三季度為470萬美元,而相對應的自動駕駛卡車Robotruck業(yè)務收入,2024年前三季度為2740萬美元。
營收主力并未成為公司標簽,而營收配角卻成了公司極力想要套上的“外衣”。從某種程度來說,公司似乎有意傳達,其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,仍需要靠無法落地的“概念”,來繼續(xù)維持其估值。
而具體來對比小馬智行的兩項業(yè)務,Robotruck方向小馬智行正運營著 190 多輛自動駕駛卡車車隊,包括自營和與中國最大的貨運物流公司中國外運合作運營,該車隊已累計自動駕駛里程約500萬公里,在商業(yè)運營過程中,累計運輸超7.67億噸公里,同時還與三一集團合作共同開發(fā)L4級自動駕駛卡車。
在Robotaxi方面,小馬智行目前運營著一支250多輛Robotaxi的車隊,截至目前,Robotaxi已累積超3350萬公里自動駕駛路測里程,其中包括近400萬公里無人駕駛路測里程。2024年上半年,小馬智行每輛全無人Robotaxi日均訂單量超15單。截至2024年6月底,小馬智行PonyPilot移動App的注冊用戶數(shù)量超22萬。截至2024年8月底,約70%的注冊用戶會多次使用。
兩項業(yè)務,在數(shù)據(jù)上來看,顯然Robotruck更為健康,但明顯公司試圖傳達的仍是對擁有龐大用戶基數(shù)的Robotaxi的想象空間。
二
盈利仍是難題
類似的狀況也出現(xiàn)在文遠身上,據(jù)文遠知行招股書披露,2021 年至2023年其robotaxi業(yè)務的收入未明確單獨列出,而Robotaxi的運營收入被歸入了服務收入分項,則表示公司表示這部分收入較小,尚不明顯。
但時間與龐大的成本都是難以忽視的變量。從研發(fā)投入的數(shù)字來看,小馬智行 2023 年研發(fā)、銷售、管理費用合計高達11.4億;文遠知行2023年的研發(fā)、銷售、管理費用合計為17.2億。
而從虧損統(tǒng)計來看,小馬智行 2022 年和2023年的凈虧損分別是10.5億、8.9億,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9389萬美元;文遠知行2022年和2023年的凈虧損分別是13億、19.5億,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計虧損超51億元。
兩家頭部公司,難掩虧損收窄。更進一步來說,如果國內智能駕駛在落地方向上,沒有加速的話,那么兩家上市企業(yè)很可能將長期處于虧損的狀況之中。
但好消息是,蘿卜快跑似乎在今年開了個好頭,第一次破圈讓消費者看到了智能駕駛的潛力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蘿卜快跑現(xiàn)今而言更多的還是能夠引發(fā)流量的噱頭,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替代。而另一方面,特斯拉作為技術領先者與行業(yè)頭部,對于國產自動駕駛而言,始終是那柄達摩克利斯之劍。
自動駕駛在未來,無疑還有一個漫長的周期要走,而小馬智行能否等到最終的曙光,當下仍然難以判斷。
編者按: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:科技新知(ID:kejixinzhi),作者:櫻木
前瞻經濟學人
專注于中國各行業(yè)市場分析、未來發(fā)展趨勢等。掃一掃立即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