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注冊 | 登錄 | 2024年10月23日

高票價為何無法挽回國產電影頹勢?

 2012-08-23 08:36:44 責任編輯:QZ085 來源:前瞻網

前瞻網摘要:近年來,國產電影的競爭力越來越低,而票價反而越來越高。今年上半年,中國電影票房雖高達80億人民幣,但從相關數據上看,上半年電影市場暴露的最大問題是國產片市場競爭力快速衰退。

前瞻經濟學人

電影票價瘋漲

近年來,國產電影的競爭力越來越低,而票價反而越來越高。今年上半年,中國電影票房雖高達80億人民幣,但從相關數據上看,上半年電影市場暴露的最大問題是國產片市場競爭力快速衰退,上半年100多部國產影片上映僅取得35%的票房份額,除了6月底上映的《畫皮Ⅱ》,沒有一部國產電影票房突破2億元。但是進口影片中,突破5億元的影片就有4部。
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觀眾增長的速度遠遠低于票房的增長速度;另外,中國的票價去年達到了35塊錢左右,增長了10%,超過了我們的GDP,電影票價沒有下降反而增長。而劉軍認為市場存在“增速很快,基礎很差”的情況,“產業(yè)的上下游各鏈條之間平臺都缺乏,要不也不會出現去年年底八大院線跟制片方的一些博弈。我們很缺乏協會、專業(yè)的團體來構建這種讓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基礎東西。”

應當說,這些內容在電影界早已是常識,并沒有什么新發(fā)現。國產電影的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弱,已成為一個顯見的事實。據前瞻網記者了解,除了高票價這個因素外,3D和IMAX也讓觀眾的觀影口味變得越來越難伺候。影迷們越來越不愿花這么高的票價,去欣賞一部沒有3D或IMAX的電影。而導致高票價的因素很多,高房租顯然是罪魁禍首,據說每年票房的20%都要落到地產商的口袋中。此外,就是國家所收的各種稅費,像國家電影發(fā)展資金和營業(yè)稅,占到票房的8.3%,最終得由觀眾來買單。據美國相關協會的統(tǒng)計,最近美國平均電影票價已降至不到8美元,按國民收入比,在美國看場電影還占不到人均月收入的千分之二,在中國卻接近百分之二,是前者7至8倍。

據前瞻網記者了解,有調查顯示,美國年人均觀影次數近6次,而韓國是2次多,但大陸全年觀影總數也到不了3億人次,也就是說人均5年才進一次電影院。這顯然與電影的高票價有關。比如去年的國產3D電影《龍門飛甲》票價達到150元,超過當年《阿凡達》的票價。世界上最便宜的娛樂,到中國來竟成了高消費,如此高泡沫的票價,無怪乎國人只好遠離那些沒有特殊觀影效果的電影。此外因進口片“最低限價”穩(wěn)定,而國產大片身價卻一直看漲,使得進口片票價常比國產片低,長此以往,再無相應的管理與應對措施,肯定會使國產電影市場萎縮得更快。

隨著進口片配額的增加,市場也許會因此出現拐點,因為將增加的海外分賬電影主要是3D和IMAX電影,這些大片無疑會進一步刺激大陸整體票房,這從上半年數據也可看出。影院吸引觀眾的誘餌多了,觀眾選擇好片的機會也同樣大增,影院和觀眾將成為受益者。此舉肯定會減少國產爛片公映的份額,對那些劣質國產電影的擠壓效應將變得更為明顯,等于變相提高了國產片的成本和準入難度。未來幾千萬元投資,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,大概只能打水漂玩。

但進口片配額的增加,也會對提升中國電影水準有積極價值。10多年來,國產電影之所以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,與進口大片的激勵不無關聯。中國電影從單純的藝術維度,到有了成本和商業(yè)的產業(yè)理念,進口大片的示范效應功不可沒。正是有了引進配額,正是引入了激烈的競爭,中國電影市場才會變得空前活躍,銀幕數和票房才會增長得如此迅速。

進口片配額的增加,最大的機遇就看能否對大陸的電影管理制度形成倒逼機制,也許能讓電影市場變得更為開放。10多年來,中國電影人一直在努力探索創(chuàng)新,希望從本土的歷史和語境中,尋找可與進口片抗衡的電影素材。但由于電影審查的苛刻,使得可能吸引大量觀眾的題材,還未制作便胎死腹中。這種制度,等于變相助長了進口大片的威風。隨著電影市場的進一步開放,國產電影越來越立于危境,這種管理思路也將受到挑戰(zhàn)。如何改變因審核標準的不同,國產電影的先天缺陷,將成為中國電影產業(yè)不得不面對的問題。

企查貓

應當說,對中國電影市場來說,更為重要的是電影管理部門如何應對市場的變化,勝負結果的抉擇,取決于中國的電影制度能否變革。相信只要有一個更為自由、開放的文化生態(tài),本土情懷和東方心理對中國電影人來說,自然會轉化為天然優(yōu)勢。資金和技術雖無法超越,但如果在題材、內涵和精神上多做文章,仍有與進口片比拼的空間。否則在與進口片的競爭中,必將一敗涂地,現實的票房已證明了這點。

已有0人評論 我有話說相關內容閱讀

關注前瞻微信

意見反饋

暫無網友的評論

網友評論

0評論
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

 

免責聲明: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***(非前瞻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征稿啟事:
為了更好的發(fā)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,促進諸位自身發(fā)展以及業(yè)務拓展,更好地為企業(yè)及個人提供服務,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,歡迎有實力機構、研究員、行業(yè)分析師、專家來稿。(查看征稿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