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注冊 | 登錄 | 2024年10月23日

河北易縣2萬畝農田拋荒 糧食安全警鐘敲響

 2012-10-26 08:57:58 責任編輯:QZ080 來源:前瞻網

前瞻網摘要:

前瞻經濟學人

河北易縣2萬畝農田出現拋荒現象

據前瞻網記者了解,河北省作為我國農業(yè)大省,日前河北易縣2萬畝農田竟出現拋荒現象,引起社會廣泛關注。有評論稱,農田拋荒敲響了糧食安全警鐘。對此,日前農業(yè)部派員專程到易縣進行調查,并與多位農民座談。

據易縣一名參與座談的官員透露,21日,農業(yè)部派來了由3人組成的調查組,調查組由農業(yè)部種植業(yè)管理司農藥管理處劉亞萍副調研員帶隊。

農業(yè)部調研拋荒現象

據前瞻網了解,由于種小麥的收益和成本只能勉強維持平衡,甚至會出現虧本,導致當地部分農村開始出現農田拋荒現象。據易縣農業(yè)局方面表示,全縣約有2萬畝麥田出現季節(jié)性拋荒。但也有人士分析,實際數字可能更高,因為部分種子銷售商的銷售業(yè)績只有往年的三成或四成。

該事公開后,中央電視臺、新華社、河北電視臺等媒體紛紛到當地進行采訪,而易縣高村鎮(zhèn)也迎來了農業(yè)部官員的調查。

據參與座談的多名人士證實,農業(yè)部官員與農民座談了一下午,農民們直言不諱,陳述“自己為什么不種地”;而農業(yè)部官員也稱,未來制定相關的農業(yè)政策,會將農民意見作為重要的參考。

王成祥是易縣東高村村民,今年他家的幾畝麥田全部拋荒,他也參加了這次農業(yè)部調查組的座談會。據他介紹,圍繞“為什么不種麥子”這個主題,農民們各自發(fā)表了自己的看法,首要的癥結在于種麥子不賺錢甚至賠錢,至于具體原因,主要有農藥化肥成本高、家里沒有勞動力、澆地成本高、地塊分散等。“不種麥子有各種原因,但歸納起來就是種麥的經濟效益太低。”王成祥在發(fā)言時表示。

高村鎮(zhèn)所轄的神石莊農村信用合作社主任馬建民表示,他在座談會上將農民不種小麥的原因歸結為“種地的人少”——因為農村人口老齡化和農民就業(yè)多元化,以及城市對農民工大量的需求,導致真正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。

在小麥種植的成本問題上,據馬建民調查,農資費和澆地費是農民種麥的兩大項主要開支:一畝地兩次施肥約200元,4至5次澆水超過200元,再加上耕地、種子、播種、收割等費用,如果不計人工成本,一畝小麥低的地方要花費600至700元,高的地方甚至超過800元。“種一季小麥下來,耕地、播種、澆地、施肥、打藥、收割等共有十余個環(huán)節(jié),一畝地最少得花四五個日工,以100元/日工來計,人工成本就要500元左右,所以種小麥賠錢確實是事實。”

高度重視農戶反饋的意見

馬成祥表示,現在的農村基本是一家一戶散種,違背統籌兼顧的科學發(fā)展觀,應該把大伙的農田統一起來,實現機械化的耕種,水利方面也應該進行調整。

一位參與座談的合作社負責人也提到,合作社可以帶給農民更現實的收益。“比如我們通過合作社,為農民每畝地僅農資一項就省了100多元,如果把水利設備、農機設備再進行整合的話,會省200多到300,在糧價不漲的情況下,能為老百姓節(jié)省200元實際上就等于幫農民增收200元。”

馬建民也提出幾點建議:一是推行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進行土地托管,實行農業(yè)集約化經營;二是建議國家增加水利投入,改渠灌為噴灌,既節(jié)約用水,又降低澆水成本;三是建議大力推廣有機肥和生物菌肥,降低化肥成本;四是通過合作社集約化管理,增加農民種糧收入,吸引農村勞動力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企查貓

座談會還提到了對農民的補貼問題。上述合作社負責人表示,補貼是給政府部門增加了不小的麻煩,得要一戶戶地打入農民卡上,但因為金額有限,實際效果仍不理想。“你再多補貼100塊,農民要不種也還是不種,不如把這筆錢做個水利投入,或者用在合作社整合土地上。”

據上述參與座談的人士回憶,劉亞萍對此表態(tài)稱,對農民反映的實際問題,將在制定政策時作為重要的參考,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難題。

已有0人評論 我有話說相關內容閱讀

關注前瞻微信

意見反饋

暫無網友的評論

網友評論

0評論
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

 

免責聲明: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***(非前瞻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征稿啟事:
為了更好的發(fā)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,促進諸位自身發(fā)展以及業(yè)務拓展,更好地為企業(yè)及個人提供服務,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,歡迎有實力機構、研究員、行業(yè)分析師、專家來稿。(查看征稿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