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市場,就地治愈年輕人
(圖片來源:攝圖網)
作者|曹楊 來源|燃次元(ID:chaintruth)
漁夫帽、居家服,再配上一雙拖鞋,手里拎著大大小小5、6個購物袋的悟空,頗為興奮地走出離家不足100米的、位于北京市朝陽區(qū)的“盛福小關菜市場”的西北門。
“我今天買了扇貝、帶魚、皮皮蝦、花螺、空心菜、鮮花生和毛豆。”一邊展示購物袋的悟空,一邊告訴燃次元,今天要在家里招待朋友,這些菜品也都是朋友點名要自己給做的。
作為一位不太年輕的年輕人,今年35歲的悟空,基本上每周六都會去菜市場采購周六日兩天的食材,之后會在周六中午做一頓很豐盛的午餐,“有時候只有我自己,有時候會邀請同事、朋友來家里一起聚餐。不只是我,幾乎去過菜市場的朋友,都會對它贊不絕口。”
就在悟空忙著準備午餐的時候,家住上海市浦東新區(qū)的90后男生小睿,也剛剛走出離家不遠的“永泰路菜市場”。
和悟空一樣,每周末逛菜市場已經成為了這位上海男生的必須,“菜市場很有煙火氣,很治愈很放松。除了平時逛家附近的菜市場,我也會在社交平臺上搜索‘網紅菜市場’。而出去旅游,也會去當?shù)氐牟耸袌?。我今年年初去廈門時,還特意抽出一天時間去逛了廈門當?shù)睾苡忻?lsquo;八市菜市場’,確實很好逛。”小睿補充道,最近上海的“蒙西菜市場”很火,很多年輕人都紛紛去打卡了。
循著小睿的介紹,燃次元在小紅書上搜索了“蒙西菜市場”后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網友對其贊不絕口。小紅書ID為“六點說貓”的網友在“來上海前,沒有人告訴我的寶藏菜場”中寫道,“真的是寶藏菜市場,室內都是新鮮的果蔬肉蒲,人氣超高。”
與此同時,“100塊吃遍上海蒙西菜市場2次”“便宜又好吃,五一在上海打卡蒙西菜市場”等帖子也比比皆是。
圖/網友分享的蒙西菜市場
來源/小紅書 燃次元截圖
事實上,不只是“蒙西菜市場”,近年來,各個城市,尤其是一線、超一線的大城市,打卡菜市場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周末放松的方式之一,菜市場也越來越多的成為了很多地方的景點之一。
然而,與這種現(xiàn)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2021年10月,話題#為什么現(xiàn)在年輕人都不愛去菜市場#登上微博熱搜,不少網友在該熱搜下面表示,“年輕人更愿意選擇超市買菜。原因是超市里的菜,新鮮、沒有那么多泥巴和爛葉。菜市場更適合能早起的退休的老人,而超市適合年輕人。”
對此,中國食品產業(yè)分析師朱丹蓬表示,菜市場是一個很日常的消費場景,而這一場景在最近3年,可以說有了一個翻天覆地變化。
“跟以前不少人對菜市場固有的‘臟亂差’的印象完全不同,現(xiàn)在的菜市場,特別是超一線、特大型的菜市場,已經進入了一個規(guī)范化、專業(yè)化、品牌化的運營階段。”朱丹蓬補充道。
事實上,年輕人涌進菜市場的因素遠不止于此。支付的普及、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改變、菜市場環(huán)境的優(yōu)化等,也都是年輕人愛上菜市場的原因。
一
愛逛菜市場的年輕人
“我是2021年3月在‘小關菜市場’附近租的房子,當時是因為離公司近,交通比較方便,并沒有注意到這附近的菜市場。”悟空告訴燃次元,一個偶然的周六,在家附近遛彎時,才知道原來離自己不足200米的地方,竟然有一家這么大、品類這么豐富的菜市場。
“可能是受我媽媽的影響,我從小就喜歡逛菜市場,喜歡做飯。但后來因為工作過于忙碌,慢慢地做飯的頻次就越來越低,直到發(fā)現(xiàn)這個菜市場,我又重新找回了做飯的樂趣。”
但和外界印象中,逛菜市場需要起早不同,悟空都是趕在午飯前才出門。“我一般都是周六上午睡到自然醒,大概10點左右的樣子,然后簡單洗漱之后,就出發(fā)了。先逛牛羊肉區(qū),之后是蔬菜區(qū)、佐料區(qū),最后來到海鮮區(qū)。”
悟空表示,每次進到菜市場,看到擺放得整整齊齊的蔬菜和五顏六色的水果,都會覺得特別治愈,“這個菜市場的東西品類特別齊全,而且新鮮、便宜,性價比是真的高。”
圖/悟空采購的食材(上)悟空做的成品(下)
來源/悟空供圖
逛的次數(shù)多了,悟空和幾個攤位的老板也漸漸熟悉起來,“周末海鮮區(qū)特別受歡迎,有時候我10點到市場,像皮皮蝦、螃蟹這些品類經常會賣空,所以我會提前發(fā)微信給老板,讓他給我預留。這也是我越來越喜歡逛菜市場的原因之一,超市才不會給你留出來。”
悟空告訴燃次元,2022年12月,原來租的房子到期了,“也不是沒想過換個地方居住,畢竟這邊屬于北京的三環(huán),房租比較貴。但再三考慮,還是沒舍得離開這個菜市場。然后從距離菜市場200米的小區(qū),搬到了菜市場對面的小區(qū)。”
和悟空一樣鐘愛菜市場的,還有沐沐。
“我家住在北京市豐臺區(qū),附近有個馬家堡菜早市。這個菜市場對我來說,最大的優(yōu)勢就是‘方便’‘便宜’‘性價比高’。”沐沐告知燃次元,以橙子為例,超市里最普通的橙子可能就要賣到5、6元一斤,但是在早市,同品質的橙子可能只需要3、4元,如果在收攤之前來的話,價格還會下調,甚至2元都能買到一斤,“真的特別便宜,但是品質卻都不差,并不是說那種因為質量不好而降價。”
在沐沐看來,基本上每個菜市場都會有自己的特色產品,這也是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原因之一。“我之前住在潘家園附近,那附近也有個菜市場,里面有一家賣山東嗆面兒饅頭的,特別好吃,幾乎每天都排隊,很多即使不住在附近的人也會來買。”
沐沐直言,在愛上菜市場之后,自己的購買行為都發(fā)生了變化,“以前在電商平臺或者超市買菜,都喜歡買一份一份的,也不太了解價格。但轉戰(zhàn)菜市場之后,很多東西都是用斤去衡量,以至于我現(xiàn)在逛超市,都喜歡換算一下單位,看看這個東西值不值。”
而對于生活在江西省南昌市的阿詹而言,菜市場帶來的不只有新鮮的食材,還是她情感需求的寄托點,“每次看到新鮮水靈的瓜菜、彤紅的辣椒,熱熱鬧鬧、挨挨擠擠,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。”阿詹說道。
“因為工作性質,我多數(shù)時間都在和代碼,以及陌生的城市打交道,長此以往,我對于社交需求的滿足已經被切割的很零碎,但是在菜市場,我會很自然的被熨帖到。”
對于阿詹而言,逛熟悉的菜市場可以讓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,逛不熟悉的菜市場可以讓自己對生活有更具體的喜歡。
二
菜市場早已不再“臟亂差”
源于對菜市場的熱愛,在江浙一帶工作的阿詹,還專門寫了一篇和菜市場有關的文章。
阿詹在文章里提到,“上海的菜市場不論大小,第一是整潔,第二是舒適……后來搬到蘇州,菜市場更高級了,不僅食材干干凈凈,即便有活雞活鴨,也絲毫聞不到雞鴨糞便的味道……再后來就更方便了,也不再需要帶錢,各種電子支付,以至于我經常在晨跑結束后,順路去菜市場晃一圈……”
正如阿詹在文章里所提到的一樣,不斷換新的“容貌”,是吸引年輕人涌進菜市場的直接原因之一。
“都不用和我小時候的菜市場作比較,單看近幾年,菜市場的變化就很大。”阿詹表示,首先是硬件設施,在政府的支持下越來越健全,讓人逛起來更舒服,臟亂差的情況幾近消失;其次,在電子支付的加持下,軟件設施也更加方便,付款更便捷。
“當然,對于年輕人來說,更重要的是,很多菜市場越來越人性化,攤主可以提供切菜、搭配等一條龍服務。尤其是對于北方的菜市場來說,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變化。”
圖/菜市場現(xiàn)狀
來源/燃次元拍攝
來自北京市三源里菜市場、盛福小關菜市場以及百姓菜籃子的多位菜市場攤主均表示,“干凈”“整潔”“新鮮”已經成為一個菜市場最基本的標準,而來逛菜市場的年輕人明顯增多的更直接原因是“互聯(lián)網”。
一位三源里菜市場經營蔬菜攤位的老板告訴燃次元,自己一家三代都在這個菜市場里做生意,“先是我爺爺在這里賣菜,后來是叔叔,現(xiàn)在他們都上了年紀,就由我來接手了。”
“從我接手的時候,三源里菜市場就已經憑借‘市場干凈整潔’‘產品新鮮’以及‘價格昂貴’成為了‘網紅’,但彼時好像大家都還只是討論,來打卡的人并不多。”談起市場的變化,上述攤位老板直言,但是隨著社交平臺上,越來越多的打卡貼、分享貼的出現(xiàn),市場逐漸從“生活必需品售賣場所”變成了“年輕人周末一日游的景區(qū)”,消費群體也逐漸變得多元化。
如上述老板所說,燃次元在小紅書搜索“菜市場”后發(fā)現(xiàn),菜市場早已成為了不少網友周末打卡的網紅場所。諸如在“天津超好逛菜市場”“新晉網紅菜市場”“成都菜市場合集”“盤點15家北京zui有人間煙火氣的寶藏菜市場”等筆記里,網友對菜市場的推薦理由包括但不限于,“環(huán)境很贊”“價格親民”“品種豐富”“煙火氣足”。
沐沐對菜市場的喜愛,也不僅僅停留在“性價比”,還有煙火氣和小驚喜。
“我經常會在周末閑下來的時候去打卡北京的一些網紅菜市場,前幾天才剛剛去了位于北京西南三環(huán)、被稱為‘北京小溫州菜市場’的鑫江南菜市場。”沐沐告訴燃次元,這個菜市場最大的特色就是能買到很多溫州當?shù)氐漠a品,比如煲湯用的一些食材、調料等,這是北京本土沒有的。
小睿也表示,近幾年,上海浦西有好幾個菜市場都被改造的很好,也在社交平臺上很火,自己正在逐一完成打卡。
除此之外,一位小關菜市場的攤主表示,市場里售賣的產品也會與時俱進,什么東西流行就會跟著賣什么。市場管理人員幾乎每天都會走訪,管理的力度在不斷地加強。
在小關菜市場附近住了2年多的悟空,也見證了市場地不斷變化。
“越來越干凈整潔自然是不用多說,除此之外,就連燈光都更明亮了。當然,畢竟是菜市場,菜品質量才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。”悟空介紹,很多人都覺得菜市場是亂亂糟糟的,很壓抑,但事實上,完全不是這樣的。今年年初,菜市場還新增了可以堂食的熟食區(qū),餛飩、牛肉面、胡辣湯……應有盡有,既方便了做生意的攤主,也給菜市場增加了更多煙火氣。
三
吸引年輕人的不止菜市場
對此,北京商業(yè)經濟學會會長賴陽告訴燃次元,菜市場年輕消費群體明顯增多背后,首先是菜市場自身環(huán)境在提高,從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走向了品質化,值得年輕人去打卡;其次,不少攤主在感受到菜市場在社交平臺走紅之后,會不斷調整經營方式,比如去直播、拍攝短視頻等,來吸引更多年輕人。
“當然,更為關鍵的一點是,年輕消費群體早已成為消費主力軍,他們獨立成為家庭主人翁的比例越來越高,而隨著消費升級,他們對生鮮食品品質的需求也越來越強。”賴陽補充道。
《當代青年消費報告》(下稱“報告”)顯示,90后與00后逐漸成為這個時代的消費主力,其中90后開始成為社會中堅力量、具有穩(wěn)定收入;00后逐步走向職場,由他們組成的新生代消費群體,展現(xiàn)出巨大的消費力。
報告指出,2021年,35歲以下的年輕消費者將創(chuàng)造65%的消費增長,是當之無愧的消費主力軍。在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滿足后,90后也有著與上一輩截然不同的消費觀念。在他們看來,消費是為了更好的體驗,追求更有品質感的生活。
“而現(xiàn)階段,傳統(tǒng)農貿市場份額仍占據生鮮渠道流通的半壁江山,所以它們需要這股強大的消費群體。”除此之外,賴陽進一步強調,菜市場銷售的包括預制菜等在內的多品類食品,對年輕消費群體也越來越有吸引力,年輕人逐漸覺得,菜市場是更適合自己的消費場所。
事實上,不僅菜市場在不斷吸引著年輕人,地攤經濟、夜經濟等消費場景,也都在不斷向年輕人靠攏。
北京某夜市的市場負責人華哥告訴燃次元,與早年間夜市只強調宣傳老物件的調性不同,現(xiàn)在的夜市早已經變成了一個集玩具、手辦、潮玩等在內的,多元化的消費場景。
來源/燃次元拍攝
如華哥所說,燃次元在文章《那些焦慮的年輕人,跑去擺地攤了》中提到,“以前多是中老年人來淘古玩兒和舊貨,攤主也大都有些年紀?,F(xiàn)在不一樣了,年輕攤主越來越多,賣的東西也越來越潮,被吸引來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。”
朱丹蓬補充道,現(xiàn)階段,不管是菜市場還是夜市,其不僅可以滿足年輕人購物的需求,也可以實現(xiàn)他們的社交需求,是很重要的溝通場所。
“對于新生代消費者來說,升級后的市場,早已變成了一個可以增進感情的場所,具有一定的剛需性。”朱丹蓬進一步強調。
“而為了更好地吸引年輕人,我們也會把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攤位安排在更為顯眼的位置。”華哥表示,夜市不斷“年輕化”,不僅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,也會吸引更多的年輕商戶,從而讓整個市場更具活力。
“其實市場和商戶、消費者之間是相輔相成、互相成就的。”華哥分析道,不管什么性質、什么類型的市場,只有不斷地與時俱進,順應社會趨勢,引進更加流行的商品,才能有更好地發(fā)展。
*文中悟空、小睿、沐沐、阿詹、華哥均為化名。
編者按: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:燃次元(ID:chaintruth),作者:曹楊
前瞻經濟學人
專注于中國各行業(yè)市場分析、未來發(fā)展趨勢等。掃一掃立即關注。